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突出“目标、增能、检验、结果”四个导向,构建“训前问需、训中考学、训后评估”闭环培训机制,截止目前,共开展学习培训510次,培训人数达12958人次,同期分别增长19.8%、23.83%,党员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坚持目标导向,突出政治性。打造“民政党员干部学堂”特色品牌项目,实行“1+N”形式,即搭建1个学习平台,安排N类培训课程。“量身定制”涵括政治建设、业务工作、技能提升等40项培训课程,同步制定每月党员培训学习内容参考,将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训教育“第一课”和“必修课”,开设“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支部书记谈职业道德”等政治类培训399次,同期增长12%。其中,各级党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18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培训52场次,培训人数达582人次。
坚持增能导向,突出多样性。创新教学方式,坚持做到“三结合”,即“讲+谈”、“考+学”、“线上+线下”,搭建党员能力提升、思想碰撞、比学赶超大舞台。开设培养锻炼心得体会分享、青年干部座谈、新入职人员交流座谈等课程,先后有82名学员走上讲台“唱主角、当讲师”,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碰撞出“教学相长、学思相长”的化学反应。建立“考学测评+质量评估”机制,实行课前编印应知应会知识点、课间开展知识测试、课后扫码评估。优化考学测评方式,学员手机线上答题后,即时显示成绩和正确答案,对低于60分的当场提供补考机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建立“民政业务云课程”库,将教学资源辐射到24个镇街及277个村(居)。
坚持检验导向,突出有效性。完善培训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市民政局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方案》、《市民政局机关科室绩效考评实施方案》,量化8项培训类共性指标涵括培训时数、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将党员培训情况定量考核到支部和党员。强化结果运用,考评得分与党支部考核等次挂钩,与党员干部绩效奖励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培训“印花”集赞制,编印《党员学习足迹卡》,党员“印花”数量作为评选“优秀学习党支部”、“学习标兵”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发党员主动求学、自我提高、常学常新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建立党支部培训月统计通报制度,严格落实系统备案,备案管理班数34个,111名在职党员已制作个人电子培训档案,培训时数、参训情况实时更新。
坚持结果导向,突出实践性。注重开设实践课堂,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创文行动、脱贫攻坚等专项工作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今年,市民政局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组建民政政策宣传员队伍,开设“民政政策宣传培训班”,宣传员经集中学习、闭卷考试、模拟宣传等岗前培训后,结合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到村(居)困难家庭实地走访、宣传政策、纾解民困,参与活动党员干部达700余人次。如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困难家庭面临大病救治、危房改造、学生教育三大难题,市民政局党员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关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打造“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危房改造帮扶中心”和“教育帮扶中心”(简称“三大”帮扶中心),统筹政府和慈善救助资源,有效破解困难家庭看病、住房、教育等民生难题。截止9月底,我市“三大”帮扶中心已实施慈善救助998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160万元,预计全年将对约1000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金约30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