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因地处珠江三角洲入海口,供水水源常年受咸潮侵袭。为全面提高我市供水保障率和供水水质,强化咸潮期供水安全,市水务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强化风险意识,从中山实际与需求出发,着眼全流域供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强研判、提前谋划,以全面保障我市咸潮期供水安全作为贯彻落实“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重要实践,切实提高供水应急保障能力及供水服务质量,开启供水保障新格局,助力打造“美丽中山、湾区中心、投资热土”的城市品牌。
一、全局意识,提前部署
我市今冬明春咸潮形势严峻,抗咸压力巨大。为破解咸潮期的供水被动局面,市水务局提前谋划,加强管控,严格把好蓄水总量与用水总量红线。密切关注水雨情,有序部署水库蓄水工作;提前组织召开全市抗旱防咸暨供水水库调度工作会议,并制定中山市供水水库水资源调度方案,“一库一策”指导17座供水水库科学精准调度;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主动向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及省水利厅寻求帮助,提出我市调水压咸需求,保障供水安全。
二、聚焦重点,深入调研
坦洲水厂作为我市受咸潮影响最严重的水厂,单次补水仅可保障坦洲镇供水约15天,而往年马角水闸监测点曾出现长达20余天的咸潮情况。为确保坦洲水厂在咸潮期间保障正常供水,市水务局深入坦洲水厂调研,组织坦洲镇水务事务中心、坦洲水厂立足客观实际、共同研讨,研究部署咸潮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指导坦洲镇编制抗咸工作预案,做实做细坦洲镇辖区内供水保障应急工作。
三、长远谋划,综合施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咸潮困境,市水务局坚持问题为导向,立足长远、补齐短板、综合施策,启动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从源头压缩风险发生空间,确保供水“有备无患”。一方面筹划重构我市供水格局,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库扩容工程,增加应急水源储备,深入探讨水库新扩建方案;启动长江水厂与大丰水厂双水源保障工程,解决主力水厂大丰水厂的咸潮期供水保障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加大取水口及水厂的整合力度,筹划建设三大供水基地,优化供水布局,提高水源保护效率;启动供水厂网提升工程,逐步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形成互联互备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率。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专业技术力量,科学分析我市咸情形势变化,持续强化咸潮预警,研究落实缓解咸潮影响的应急工程措施;邀请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到我市开展咸潮形势研究,为我市加强咸潮应急保障供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